神樂院深度探遊 Trappist Haven Monastery



日期: 2019-11-08, 2019-11-23
天氣: 天晴,能見度一般。
相機: Panasonic LX7

日記:入秋後天氣涼爽,可以實行一些計劃已久的深度遊,熙篤會聖母神樂院是其中之一。三四年前已行過此路線,由愉景灣經稔樹灣至大水坑碼頭,走隔火帶上十字架山。可是,今次由隔火帶頂部至山頂十字架的路已消失,須穿林而上,頗難搞,幸好路段不長,還可刻服。此山位於神樂院後方,是觀賞神樂院全貌的最佳地方。

遠觀不如近賞,遂跟上次路線空降。神樂院是修士清修之地,不敢打擾,看完即閃,穿出正門。

然後再次探遊十字牌牛奶的牧場廠房,今次有驚喜,發現一座圓形倉庫,類似薄扶林牛奶公司的乾草倉庫,但內有乾坤,竟變成個隱密的祈禱室!另一倉庫也是首次入探,裡面堆積了大量乾草和十字牌牛奶樽,可真大開眼界。試想,牧場在80年代初已結業,山上的草場變成愉景灣高爾夫球場,我腳下踏着的是3、40年前的乾草!原本是留給乳牛過冬的飼料,訴說着香港畜牧業的興衰,最後出售品牌,被劣質大陸奶代替,怎不令人唏噓?

神樂院簡史

天主教熙篤會原在河北省設立了一所修院,但1949年大陸赤化,修士逃難至香港、澳門和美國,李博嵐院長選定了當年還是荒蕪之地的大嶼山大水坑作新修院的地點。1951年獲政府批地,至55年建成現在之主建築物。同時,按修會傳統養牛製奶謀取收入,在任達義神父努力經營下,終在58年獲得製銷牛奶的牌照,開始生產十字牌牛奶。牧場經營至80年代初出售品牌予他人,結束生產。部分山上草場相信變成了今日之愉景灣高爾夫球場,而修院也重歸平静,修士過着隱世的生活,令外界對神樂院內部所知不多。

尋找水力發電站

1950年代,神樂院計劃開闢牧場生產鮮奶,但冷藏鮮奶需要電力,當時神樂院未有電力供應,於是在大水坑崖底建造了一個水力發電站,能產生5匹馬力(3700W),還請到港督葛亮洪來主禮開幕,時為1957年。不過只用了1年,中電便將電力網延伸到神樂院,水力發電站變得多餘,再沒有下聞了……

天行一直以為聖母亭後面的樓梯可落到水力發電站,但原來不是,唯有沿澗落,地毯式找,在中段找到兩間小屋,其中一間就是歷史舊照中的那間,相信是火牛房之類,但澗邊不見水車和發電機,可能當年神樂院趁還完好,已經賣掉吧。繼續落澗道直到海邊,克服多簕的叢林才出到村徑。

路線:愉景灣→稔樹灣→大水坑碼頭→十架山→神樂院→水力發電站→大水坑碼頭→梅窩
純影集  Photos







大 水 坑 碼 頭 附 近 的 民 居








隔 火 帶








神 樂 院 後 山








後 山 十 字 架

















舊 十 架 殘 骸

















熙 篤 會 聖 母 神 樂 院




















<< Last Page Page 1 / 10
Next Page >>

無添加。
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