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鄉錦田古蹟遊 Kam Tin



日期: 2022-05-14
天氣: 天陰,能見度一般。
相機: Samsung S22

日記:八鄉和錦田一帶的村落多不勝數,古蹟也是,還有不少未造訪過,趁天氣不穩不宜上山,連走十多個古蹟,加上途中發現一些沒有評級的也值得欣賞,全日共20多個。

永隆圍的功名牌匾

一入永隆圍的圍門即看到掛滿功名牌匾,雖然有強烈的炫耀味道,也不失為一個認識古代科舉制度的好教材。這裡有進士、解元、經魁、亞魁、文魁和武魁,五光十色,誰與爭鋒?

永隆圍雖掛滿功名牌,這些名人卻不一定是本圍人,甚至不一定是元朗、香港或當時的「新安縣」人。新界氏族熱衷追求功名,凡族中有人中舉皆視為己族榮譽,只要族譜有載此人便給他打造功名牌匾,大肆炫耀,難怪同一個人的功名牌往往出現在不同的圍村。

其實鄧族是大地主,可不用考取朝廷官位來賺取微薄俸祿。坐收地租,分太公豬肉便可豐衣足食。晚清時期,官位甚至是買回來,可見中國人貪得無厭,有了利也要求名,沽名釣譽也。難怪殖民地政府懂得利用「太平紳士」銜頭和荷蘭水蓋來攏絡鄉紳!

清代的科舉承襲自前朝,讀書人想進身朝廷要過三關: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是地方考試,通常在省會舉行,第一名稱為「解元」,第2至6名稱為「經魁」,7至10名為「亞魁」,11名以後為「文魁」。所有通過者皆稱為「舉人」,可在第二年上京參加會試。

會試在京都舉行,由禮部主理,合格的稱為「貢士」,其中又分為「會元」(第一名)、「元魁」(2-10名) 和「會魁」(11-20名)。所有貢士都可進身最終極的殿試。

殿試在皇宮舉行,名義上由皇帝監考,三甲分別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所有通過者皆稱為「進士」,可授予朝廷官職。由於清代的殿試基本上只作排名之用,故所有貢士皆可自動成為進士。永隆圍的「進士」牌只提及會試成績,不見殿試,不知是否殿試取消了。

至於「武魁」就是武舉人,經鄉試選拔,考體能、騎射、兵器和兵法。

科舉一般每三年舉辦一次,不過每逢有特別慶典之年皇帝都恩准加辨一屆,稱為「恩科」,功名牌上也有寫。

封建朝代,窮人要上流,考試幾乎是唯一途徑。慶幸現代社會任何人皆有機會出人頭地,而人們也不再羨慕當官的人,世界已不同了。

路線:錦上路站→石湖塘→田心新村→元崗→元崗新村→蓮花地→水流田→石崗機場路→永隆圍→祠堂村→錦上路站
純影集  Photos







沈 鴻英墓園








沈 鴻英墓








沈 鴻英墓








玉 蟹獻蛛穴








墓 園也葬有其中四個妻妾:繼室何氏、謝氏和陳氏姊妹。原正室何氏則葬在蓮花地後山。








墓 園之鄰是一間古宅,有個大花園。

















古 宅取名「永思園」,未知是否跟沈氏墓園有關。








永 思園








附 近也有其他古屋


<< Last Page Page 1 / 10
Next Page >>

無添加。
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