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置金山 Kam Shan



日期: 2022-02-20
天氣: 天陰有雨,能見度低。
相機: Olympus E-M5 MkIII

日記:寒風冷雨,今天只有8度,比昨天更難受。窮人家中沒有暖爐,越坐越冷,唯有上山走走。行程主要是串連兩個即將拆卸的老舊屋邨:葵涌的石籬邨和石硤尾的大坑西邨,中間上金山,無人之境,下石梨貝濾水廠。下山條路並非大路,短短幾百米已沾得雙腿全濕,十分淒涼。特別是由大埔公路落石硤尾,餘温殆盡,雙手痳痺,強風刺骨。但想起鐵窗下的義人,寒夜難眠,此刻自己所受的又算什麼?

石籬邨第10座和第11座很特別,因為此邨雖在1966年建成,1989-2001年間已經拆卸重建成新式公屋,唯獨留下這兩座不拆,改為中轉房屋,用來安置受清拆和天災影響的市民。事實上,石籬邨原名就是「石籬徙置區」,由房委會的前身徙置事務署興建。第10座和第11座是該署的最後遺產,可說是香港最後的徙置區。隨著它們於今年12月拆卸,徙置區時代也走入歷史。現時兩座樓已十室九空,但那種陳舊味不減,要欣賞趁早。

至於大坑西邨,重建方案將於年中公佈,大概還有兩年寬限期吧。此邨特別在於是由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興建和管理,屬於「私人屋邨」,雖然作用和公屋一樣,由政府以特惠地價批地,規定必須以廉價租給受清拆影響的基層居民。7座樓於1965年落成,至1981年加建了民泰樓(外觀也明顯不同)。據悉後者不會清拆,而是翻新後用來安置其他座的居民。走入大坑西邨,感覺自成一角,比較清靜,樓也不高,没有新屋邨的壓迫感。

屋邨老舊,清拆重建是自然定律,但取而代之的往往是高密度的大厦、冷氣商場、有蓋巴士站、平台花園…… 全部像倒模,失去自身風格之餘幽静環境也不再。

路線:石籬邨→金山→石梨貝濾水廠→大埔公路→大坑西邨
純影集  Photos







石 籬 邨 第 10 座 和 第 11 座,1966-67 年 建 成。



















































































<< Last Page Page 1 / 4
Next Page >>

無添加。
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