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走安達臣道 Anderson Road



日期: 2022-01-16
天氣: 天晴,能見度低。
相機: Samsung S7

日記:早上寫安達臣道的歷史,寫畢已中午,時間剩下不多,不如行安達臣道吧!翻查記錄,06和08年都走過安達臣道,沙塵滾滾,一路跑一路跟泥頭車和田螺車搏鬥。如今石礦場已成為歷史,安達臣道恐怕也將步其後塵,因為整個石礦場變成了建屋地盤,安達臣道兩邊入口被封,場內大部分路段已消失無蹤,可謂名存實亡……

離開礦場,以往一直以為安達臣道止於寶琳路,但1924年的地圖清楚指出它一直伸延至魔鬼山,原來五桂山和照鏡環山西面的橫腰徑也是安達臣道!不過如今已變成熱門晨運徑,面目全非,而且因發展藍田的屋邨而削過山坡,變成護土牆一部分。澳景道的建造也改變了它的走線。

第三段是魔鬼山西面的橫山徑,因為二次大戰後魔鬼山的砲台被棄用,這段路也被荒廢,漸漸被山泥傾瀉掩蓋,樹木吞噬,變成窄窄的荒徑。然而,這段安達臣道也是最原汁原味,部分地方還可見到原本的石砌路基和排水渠。

荒徑最後接入高超道,不過,根據1924年的地圖,安達臣道還繼續向南伸延至大約砵甸乍砲台的位置,故此行也繼續落,直至鯉魚門村為止。順帶一提,經過將軍澳墳場時順便拜訪了兩位萬人景仰的歌星和參觀了新落成的寧馨園。

安達臣道名稱的由來

小時認識安達臣道是因為每天上學都要乘車經過它的路口,那時有架往調景嶺的90號單層老爺巴士是唯一行走安達臣道的公共交通工具,舊清水灣道條長命斜每每被它塞着。後來終於坐過這架巴士一次,行走這條迂迴曲折,塵土飛揚的泥路,途經石礦場,感覺去了大陸山區。

究竟安達臣道的「安達臣」是誰?網上所有資料都指是政府物料供應監督 William John Anderson,但即使是維基百科也沒有提供出處,而且看用字,似乎大家都是抄上抄,令這個說法存疑。何以見得?原因有幾個:

一. 安達臣道是在1910年代由英國陸軍興建,而 William John Anderson 1925年才加入政府,1938年才擔任物料供應監督。

二. 物料供應監督 (Controller of Stores) 不是大官,以他來命名道路有點奇怪。William John Anderson 也似乎沒什麼豐功偉績,唯一記載是他於二次大戰被日軍囚禁在赤柱集中營,故戰後獲授O.B.E.勛銜。

三. 翻查1924年的地圖,這條路已標明 "Anderson Road",故不可能是後來為表揚這位物料供應監督才改名的!

那麼真正的 Anderson 是誰?那就要追查這條路的歷史了……

根據《東方保壘:香港軍事史 (1840-1970)》,1910年上任的英國陸軍華南司令提出了在九龍半島的山嶺興建一條防線,即後來的醉酒灣防線。他所撰寫的1910年《防衛計劃》建議這條長15公里的防線由東至西,魔鬼山、海灣山(今之照鏡環山)、蕉欄樹(今之大上托)、井欄樹、税關山、慈雲山、畢架山坳、九龍水塘、琵琶山至荔枝角,設碉堡和駐軍2000人,其中包括一條連接稅關凹 (Customs Pass) 和魔鬼山碉堡的道路,以快速運輸兵力。

這條道路在1912年獲陸軍批准建造,並獲英國國會撥款11,400鎊。從1924的地圖看,它正是「Anderson Road」。

這位可稱為「醉酒灣防線之父」的英國陸軍華南司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被調往印度,1920年退役,軍階至中將。他的名字正是 Charles Alexander Anderson。

路線:清水灣道→安達臣道石礦場段→五桂山/照鏡環山段→魔鬼山段→鯉魚門




純影集  Photos







樂 善 堂 義 塚,建 於 光 緒 二 十 年 (1894)。



































安 達 臣 道 入 口








入 口 已 封






































<< Last Page Page 1 / 6
Next Page >>

無添加。
香港自然美,何須整色整水?   《相片無添加聲明》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