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古蹟檔案館 Heritage Archive
馬禮遜樓 Morrison Building
建成年份
評級
觀賞性
難度
1936
法定古蹟
簡介:
馬禮遜樓是少數未獲評級就宣佈定為法定古蹟的歷史建築,這和它的中共革命背景有莫大關係。此樓和毗鄰的紅磚屋和前面的涼亭原本是國軍將領蔡廷鍇(後來投共)的私人別墅,取名「瀧江别墅」,又名「芳園」。主樓1936年建成,採中西合壁風格。46年借予中共辦「達德學院」,培養知青為共產革命效勞,茅盾、郭沫若等知識分子都曾來講學。但可能太高調,只辦了3年便被港英政府所禁。52年被倫敦傳道會收購作神學院,61年轉讓予中華基督教會,取名馬禮遜樓,以紀念首位來華的新教傳教士。而整個別墅就用作「退修」(即「渡假」的代名詞),故加建了泳池,以60年代標準來說絕對是豪華!
97年樓市癲瘋,教會也瘋狂,伙拍嘉里建設將此地發展住宅。2003年向屋宇署申請拆卸大樓,此時政府一反常態,果斷行動,雖然屬私人業權也立即宣布列為暫定古蹟,不准拆卸。一年後,正式成為法定古蹟,嘉里唯有放棄計劃。可是,自此教會拒絕開放馬禮遜樓給公眾參觀,連預約導賞的渠道也沒有。有心參觀者,恐怕要靠私人關係了。
馬禮遜樓設計揉合中西風格,以鋼筋水泥建造,外牆作粗糙的上海批盪處理,加上橫向坑紋裝作花崗石,同時又以垂直線條彰顯濃厚的 Art Deco 風格。正立面中央部份凹入,兩翼呈菱形凸出,不落俗套。中央的屋頂採中式琉璃瓦,四角和屋脊兩端有瑞龍裝飾。別緻的通花鐵閘後面是西式的玻璃木門,上方開有木氣窗,保留了當代的建築特徵。
到訪日期:
2019-03-16, 2025-02-03
<< Return
天行足跡
Copyright © 2025